黑龍江省林業(yè)衛(wèi)生學校 孫嫵 (編號:04-105-2) 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涉外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文化修養(yǎng)教育對學生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影響及其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能力和水平的作用,; 從英語語言教學的文化教育入手,,對當前英語教育文化現(xiàn)狀、手段,、措施進行了分析,; 解釋了英漢文化教育中的文化差異; 從智育和德育兩個方面說明了英語文化教育的緊迫性和對民族文化教育的輔助作用,。 關(guān)鍵詞:涉外英語 文化 教育 一,、英語語言教學開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自我校在2005年開辦涉外護理專業(yè)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英語自身作為一種世界通用的國際性語言得到了越來越多學生的重視和喜愛,。 語言是一面鏡子,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該民族文化的內(nèi)容,。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人們可以了解到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文化特征。 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語言與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古德諾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類學與語言學》(Cultural-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一書中也明確地指出了語言與文化的這種關(guān)系,,他說:“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文化的一個方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guān)系,!闭Z言教學強調(diào)的是聽,、說、讀,、寫,、譯技能的培養(yǎng),而文化教育遠沒有這么單純,。文化教育指的是“人們的生活”,, 即風俗習慣、傳統(tǒng)和社會組織,。雖然它們在教學過程中著重點不同,,但它們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是傳遞文化的載體,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另一方面,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和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決定了語言老師也必然是一名文化老師。 在進行英語教學的同時引入有關(guān)的文化內(nèi)容,,這在目前已成為外語教學界的一種共識,。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例如,, “How old are you ?” “Ah, it’s a secret!”中國人歷來尊老敬賢,,年齡越高越受尊重,見面打聽年齡很平常,。為什么May Hyde 不愿意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西方人都希望自己顯得年輕,精力充沛,,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實際年齡,,婦女們更是如此,所以在英美國家中你經(jīng),?梢钥吹侥挲g越大的婦女穿得越鮮艷,,因為這樣會顯得年輕一點。還有一篇文章講到一位老人,,大晴天拿著一把雨傘,,有人問他不下雨拿著雨傘干什么,他說是要把雨傘當拐杖用,,寧愿被看成是傻子,,也不愿讓別人知道他年紀大了,需要用拐杖,。因此在教學生會說 “How old are you ?”的時候,,還要教他們這句話該何時用,該對誰說,。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英漢兩種語言及文化的對比教學,要結(jié)合詞句的意思和交際功能進行教學,,不能脫離上下文的情景,,也不能脫離社會文化背景,,因為文化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 二,、當前英語教學的文化現(xiàn)狀,、手段和措施 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育不是深不可測的,日,?谡Z交際中就存在著文化因素,,各類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實的語言素材,,教師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發(fā)掘,。我們提倡教師不斷加強對英語語言與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語言交際能力,,進而可使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學,。在具體的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從詞匯方面入手,,要注意詞的意義及內(nèi)涵,英漢兩種語言在詞義上并不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挖掘詞語的內(nèi)涵,,有利于正確理解。如“white”在英語里的意思是of the color of fresh snow or common salt,,漢語譯為“白的,、白色的”,但英語學習者對a white lie就不易理解,。難道謊言還有顏色嗎,?當然不是,它的正確意義是“不懷惡意的謊言”,。同樣,,許多西方人對漢語中的“紅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費解。另外,,在某些場合下,,漢語中“白”字指的是顏色,但在英語的對應(yīng)詞中并無white,,如“白熊”(polar bear),;“白蟻”(termite)。而且,,漢語中“白費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 “白癡“(idiot),其英語對應(yīng)詞中都與“white”無關(guān),。這種現(xiàn)象,,英漢兩種語言中俯拾皆是,,從詞匯著手,簡單明了,,成效大,,能避免學生望“詞”生義的毛病出現(xiàn)。 2,、從習語的角度著手,,所進行文化教育是卓有成效的,因為習語是語言發(fā)展的結(jié)晶,,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征,,進行習語的學習,既能學到語言又能學到文化,,并能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看到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guān)系,,從而加深對英語民族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英漢兩種語言中豐富的習語都體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比如,漢語中常常用“雨后春筍”來形容“事物的迅速發(fā)展和大量產(chǎn)生”,,英語中的同義習語是“l(fā)ike mushroom”(像蘑菇一般),。形容“對事物無興趣”或形容“文章、講話枯燥”在漢語中說“味同嚼蠟”,,在英語中說“as dry as sawdust”(像鋸末兒干巴巴的),。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做好收集素材,,進行比較分析的工作,。 3、從社交禮節(jié)及習俗方面著手,,社交禮節(jié)是指某文化或成員在特定類別的交際活動中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與習慣,,英漢社交禮節(jié)因受各自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有人打了個噴嚏,中國人的反應(yīng)是“有人想你了”,、“有人說你了”,,或開玩笑地說“誰在罵你”,英國人或美國人則說“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很多人認為漢語中的“請”相當于英語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場合卻不宜用please,比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不說“please”,,一般都說After you,;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吃菜、喝酒或請人吸煙時,,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 也不用“please”,,如此等等,不是語言本身的字字翻譯,,而是文化的信手拈來,。 語言的教與學具體實施主要由教師及學生共同來承擔。在這樣一個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大環(huán)境下,,在教學上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考前背的教法,而改為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幫助學生收集資料,自覺地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營養(yǎng),。教師的傳統(tǒng)地位“傳道授業(yè)解惑”就應(yīng)當有了新的內(nèi)涵,教師由“前臺的圣人”轉(zhuǎn)向“后臺的向?qū)А,。同時,,加強對雙重文化的學習,“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對教師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增強雙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要具備用外語準確表達本族文化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兩種能力才能勝任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到啟發(fā),、引導的作用,,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只有全方位地實施雙向的互動,,語言的學習過程就是文化的學習和交流的過程,是活的語言實習過程,。 三,、文化教學在涉外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英語教學中導入跨文化的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打開眼界,、開拓思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其得到一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備一種新的文化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減少語用錯誤。文化創(chuàng)造力強調(diào)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是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體現(xiàn)和補充,;有利于知己知彼,不會使年輕一代對外國文化盲目崇拜,,變成“哈韓族”,、“哈日族”、“哈美族”,;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不是脫離實際的機械的死記硬背,符合與時俱進的時代發(fā)展要求,,使學生能夠?qū)W到真正活的英語,。 特別是涉外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其將來是要溶入外國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中去的,,所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循外國的生活習慣和風俗能更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在涉外護理專業(yè)的教育中加入文化修養(yǎng)教育,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從而促進涉外護理教學和涉外護理教育的發(fā)展,。 |